近日因香港發生的「反送中」抗爭運動,特意再次重溫前年的韓國電影 《1987:黎明到來的那一天》,感觸變得更加深刻...。
「朴鍾哲被嚴刑拷問致死」、「李韓烈被警方發射的催淚彈擊斃」、「舉辦漢城奧運會的國際壓力」、「美國放棄支持全斗煥獨裁政權」 ... 這些都是向來我們研究 1987 年韓國民主化成功轉型的主要原因。
近日因香港發生的「反送中」抗爭運動,特意再次重溫上年的韓國電影 《1987:黎明到來的那一天》。在重新觀察當中的情節脈絡,開始明解導演把電影以「去英雄化」的拍攝手法,處理 1987 年韓國波瀾壯闊的民主化運動歷史,其實是希望讓觀眾明白,這場抗爭,都是不以個人英雄為重心,而是透過整體每一位韓國民眾,從微少的個體出發,發揮屬於自己領域的影響力,來委身參與,最終才能成就出這驕人的結果。
就如那位醫生,他便不甘為政權說謊,主動向記者說出朴鍾哲真正的死因;驗屍官也未有為警方而屈服,沒有簽署那份偽造的死亡報告;檢察官亦力拒上級施壓,鍥而不捨地多番追查打死朴鍾哲的幕後黑手;記者也無懼政權打壓,力抗政權下達的報導守則,冒死也要把真相報導出來;家長與商戶同時為了保護走上街頭抗爭的學生,向他們提供容身之所;獄警亦為了讓含冤入獄的前報紙編輯繼續撰文聲討獨裁政權,不只告知他有些機密文件內容,更把他的手抄稿件轉達到報紙手中發表。
另外,教會與寺院也扮演著衛道者的角色,向被通緝的抗爭者提供暫時安身避難之處;大學生也為了傳承光州死難者的抗爭精神,無懼催淚彈,無論如何也要走上街頭抗爭,向政權施壓。
最終,就是因為每一位民眾,都願意在可以的能力範圍內,發揮自己的逆權影響力,一點一點的累積,成功把整場運動,由藍領、白領、學生、老師、記者、公務員、司機、商人,甚至家庭主婦開始,不斷向外擴散,成就出一個足以撼動任何尊權制度的民眾力量,結果把獨裁者推倒。
因而,要帶來改變,從來都不是期待出現英雄,而是依靠每一個人,多走一步,便會成功。
本文由香港中文大學講師 Steve Chung 鍾樂偉授權刊登
(圖自:官方劇照)
鍾樂偉@KSD / 非得本站書面同意 請勿抄襲、轉載、改寫或引述本站內容。如有違者,本站將予以追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