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因香港发生的「反送中」抗争运动,特意再次重温前年的韩国电影 《1987:黎明到来的那一天》,感触变得更加深刻...。
「朴钟哲被严刑拷问致死」、「李韩烈被警方发射的催泪弹击毙」、「举办汉城奥运会的国际压力」、「美国放弃支持全斗焕独裁政权」 ... 这些都是向来我们研究 1987 年韩国民主化成功转型的主要原因。
近日因香港发生的「反送中」抗争运动,特意再次重温上年的韩国电影 《1987:黎明到来的那一天》。在重新观察当中的情节脉络,开始明解导演把电影以「去英雄化」的拍摄手法,处理 1987 年韩国波澜壮阔的民主化运动历史,其实是希望让观众明白,这场抗争,都是不以个人英雄为重心,而是透过整体每一位韩国民众,从微少的个体出发,发挥属於自己领域的影响力,来委身参与,最终才能成就出这骄人的结果。
就如那位医生,他便不甘为政权说谎,主动向记者说出朴钟哲真正的死因;验尸官也未有为警方而屈服,没有签署那份伪造的死亡报告;检察官亦力拒上级施压,锲而不舍地多番追查打死朴钟哲的幕后黑手;记者也无惧政权打压,力抗政权下达的报导守则,冒死也要把真相报导出来;家长与商户同时为了保护走上街头抗争的学生,向他们提供容身之所;狱警亦为了让含冤入狱的前报纸编辑继续撰文声讨独裁政权,不只告知他有些机密文件内容,更把他的手抄稿件转达到报纸手中发表。
另外,教会与寺院也扮演著卫道者的角色,向被通缉的抗争者提供暂时安身避难之处;大学生也为了传承光州死难者的抗争精神,无惧催泪弹,无论如何也要走上街头抗争,向政权施压。
最终,就是因为每一位民众,都愿意在可以的能力范围内,发挥自己的逆权影响力,一点一点的累积,成功把整场运动,由蓝领、白领、学生、老师、记者、公务员、司机、商人,甚至家庭主妇开始,不断向外扩散,成就出一个足以撼动任何尊权制度的民众力量,结果把独裁者推倒。
因而,要带来改变,从来都不是期待出现英雄,而是依靠每一个人,多走一步,便会成功。
本文由香港中文大学讲师 Steve Chung 钟乐伟授权刊登
(图自:官方剧照)
钟乐伟@KSD / 非得本站书面同意 请勿抄袭、转载、改写或引述本站内容。如有违者,本站将予以追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