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音樂市場越來越豐富,很多人涉獵新歌時會打開各種主題playlist,不知你是否經歷過「突然跳出不符合主題歌曲」的詭異事件? 韓國業內人士認證,這就是企劃社砸重金做的宣傳手法。
韓媒JoyNews24採訪了兩位路人,一位表示在店裡播放playlist時無端跳出風格迥異的某新人女團出道曲,且切歌七八次都切不掉、一直自動播放; 另一位表示在公司播放節奏強勁的KPOP時,playlist裡總是出現曲風完全不同的某新人男團出道曲,幾天後同事們甚至不知道歌手是誰就已經學會唱這首歌。
Photo by Mohammad Metri on Unsplash
小編在線上平台聽歌時也有相似遭遇,例如聽「男團新歌playlist」時突然跳出「女團新歌」、網紅突然推薦或觀看某歌曲MV,隱隱約約失去選擇音樂的自主性,其實這些都是所謂「SNS病毒行銷」造成的結果。
據業內人士,YouTube、Spotify、Apple Music、Melon都有被「SNS病毒行銷」染指,只要向平台投資幾十上百億就能讓特定歌曲隨機插入playlist,即便用戶沒有主動點歌、甚至不斷切歌仍要被迫聽上好幾遍,結果就是榜單成績優異,現實中卻沒有太多人認識相應的歌手。 此外,還有歌手所屬社會給網紅酬勞請他們在影片中宣傳特定歌曲,但影片本身並不會寫明包含付費廣告。
Photo by Abigail Lynn on Unsplash
這樣造成的問題之一是,歌手所屬社投入巨資描繪出漂亮的名號,開演唱會時當然要匹配相應的大場地,但可想而知座位根本無法坐滿,於是收回成本的唯一方式就是提高門票價格,SNS病毒行銷的成本最終由粉絲買單。
另一個問題更令人不安,當KPOP音源榜上游歌曲不是依據音樂製作能力排名而是仰賴「鈔能力」,外國聽眾接觸KPOP時便可能做出偏頗評價,對KPOP失去信任、感到失望。
Photo by Alphacolor on Unsplash
就連業內人士也質疑,所謂「SNS病毒行銷」強迫用戶聽特定歌曲,本質上與買榜無異。 但公平交易委員會對此看法不一,有人認為說到底只是一種廣告宣傳手段,也有人認為若違反競爭法、令消費者感到被欺騙,則應採取相應管理措施。
Sani@KSD / 非得本站書面同意 請勿抄襲、轉載、改寫或引述本站內容。如有違者,本站將予以追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