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离韩国前一部转型正义电影《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》(택시운전사)上映还不到半年,这部《1987:黎明到来的那一天》又再度唤回韩国人30年前的集体回忆。
*感谢彭绍宇为我们带来的文章!大家对作者的文章有兴趣就去他的个人网页及IG follow一下罗!
1980年代争民主争权益的声音言犹在耳,那些动荡时刻的确成为现今南韩发展的重要养分,而一部又一部反思历史的电影佳作,也让我们看见韩国艺文界在推动转型正义上的爆发力有多么丰沛。
此片背景为1987年的「六月民主运动」,或许台湾人对於这个历史事件不甚熟悉,不过你还记得《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》中勇敢的光州人吗?「光州事件」发生於1980年5月,虽然当时造成许多无辜平民遭军人无情镇压,但因为当局消息封锁以及呼应者有限,并没有完全撼动全斗焕的政权城池,一直到了7年后,南韩人民对於军事独裁、军人干政愈发无法忍受,才发生起初由学生登高一呼,后续蔓延至全国的政治示威运动,而这部电影的故事也就由此说起。
「六月民主运动」串连韩国上百万人的支持,市民上街呐喊、车辆司机联合按喇叭抗议等团结的展现即使现在看来也相当不容易。我们都明了民主价值得来不易,往往是由前人抛头颅洒热血所换来,而几个意外又点燃了韩国人的愤怒,包含首尔大学生朴钟哲(박종철)在南营洞(韩国独裁时期专门刑求犯人的区域)遭水刑刑求致死,当局却试图隐瞒事实,再加上游行中,延世大学生李韩烈(이한열)不幸遭催泪弹击中昏迷,在一个月后死亡――这些年轻的生命逝去不但没有被政府如愿掩盖,反而激起人民更加高涨的不满情绪。
这个运动最后结局是成功的,然而它之所以成功的因素,一部分也归功於当年的历史背景,当时南韩於隔年(1988年)将举办奥运,因此美国不能再任由时任总统全斗焕以武力镇压平定,且若轻易动武很可能会损害韩国的国际形象,一个如此在乎面子的国家,好不容易申办到了奥运,当然要展现最完美、最有现代化的形象给国际社会看,自然对於动乱无法再如过往般恣意妄为。而国际奥委会对南韩政府处理动乱能力的质疑与施压,使得全斗焕不得不认清其丧失民心难以挽回,最终於该年12月举办南韩实质上第一次总统直选,卢泰愚也在隔年成为首位民选总统。1980年代踽踽走来,南韩人的血汗泪可说是没有白流。
这部电影可配合《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》一同欣赏,两部皆强调对於真相锲而不舍地追逐,与「即便你是普通人,也绝对能够改变这个世界」的感人信念。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个桥段,片中女大学生对饰演积极参与示威的男大学生(原型即为李韩烈)说:「你们以为这样做就会改变这个世界吗?不会有黎明到来的那一天的。」恐惧是自己最大的敌人,身为一个对抗政治强权的百姓,所作所为渺小地像是以卵击石,但如同那位男大生所回:「我也很想这么相信,但我做不到。」就是因为这样一份外人看来的愚蠢和天真,才真正推翻社会上种种不公不义,没有人知道这么做能不能活著回来,但却深知这条唯一的路只能走上。
罕见地,尽管集结金伦奭、河正宇和柳海真等坚强演员阵容,这却是一部「没有主角」的电影,数个主要演员中没有哪一位角色的戏份明显较多,而起初一连好几个人物登场也可能让观众有些混淆,不过或许也呼应了那个年代——没有哪个人是主角,每一位跻身抗争的人都是成就一个时代的英雄。此外电影更令人惊叹的是,历史上加害者与受害者的名字都真实出现在片中,这也显示韩国清算历史教训丝毫不避讳,力道拳拳到肉。这部片动人但不过度煽情,理性描绘事件过程却不枯燥,反而让人在看完后产生对这段历史深入挖掘的好奇心。只不过可能受限於影片长度,由失败到成功的转折细节并未呈现太多,我认为若电影能多交代点转寰过程,可能会为其带来更大的教育意义。
「台湾为什么拍不出这种电影?」如此自问近年来不断出现,随著南韩《华丽的假期》、《正义辩护人》和最近的《我只是个计程车司机》等电影持续出现,不但顾及历史反思价值,同时又平衡商业与娱乐性,票房表现皆亮眼。相对地,台湾转型正义作品却寥寥可数,原因之一可能是部分人不希望艺术牵涉政治,尚未成熟的历史意识反而又会让作品失焦,而且相较南韩今年超过2亿人次进电影院看国片,台湾人对自己作品都不太支持了,电影创作者又怎么敢触碰这种「不会卖」的严肃题材?或许我们不应再无理地要求「艺术归艺术,政治归政治」,在看见别人是怎么反省过去所犯的错误同时,我们有没有那份勇气与理性回首检讨,而非一再沦於被政党分化社会的政治工具,否则未来恐怕只会有更多的文青与小清新,无止尽地复制再复制。
「此文由彭绍宇授权刊登」
图源:NAVER
* 若各位粉丝或者有在经营粉丝专页的朋友们有兴趣,也欢迎投稿给我们^^请寄件至:story@koreastardaily.com
专栏组@ 韩星网 / KoreaStarDaily.com / 转载查询,请先联络我们